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休闲 >> 医药知识 >> 正文
6种常见乙肝错误用药心理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目前针对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国内外公认的还是干扰素。而在临床上“保肝药物”却异常之多,不少病人追求新药,多用药,不重视食补,一旦转氨酶轻度升高就到处咨询降酶的良方,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甚至连不少医务人员也存在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必须逐步纠正。

    乙肝用药
 
  一、偏听偏信

  目前乙型肝炎发病率仍高,其治疗研究正在逐渐深入,不断地推出治疗新药。每一种药物问世,都有夸大其词之嫌,有的竟达95%以上,就给病人造成错觉。有效率是包括治愈、好转或进步等不同疗效级别的总和,故有效率高的不一定治愈率高。新药刚用于临床,尚未经过长期观察了解其远期反应;当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其中必然有部分淘汰。故一味地偏信新药是不明智的。

  二、滥用补药

  病友不宜盲目补药。中医认为急性肝炎是湿热为主,佐以利湿。而慢性肝炎为余邪未清,治疗上先去其邪,后扶其正。各型用药不一样,若不分青红皂白地应用补药,反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适得其反。

  三、崇拜静脉用药

  多年来人们形成一种错觉,认为静脉补液,病情好得快。这对一些急症、重症病例因为不能进食,是完全需要的,但对轻症病例或康复期病人,却不合适。因为凡是给药都要加入葡萄糖液中输入,糖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进行,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发生病变,常会引起糖代谢异常,过多的静脉给糖会加重肝脏、胰脏的负担,甚至引起糖尿病。故我们主张进入恢复期后,通过口服及调节饮食增加营养,同样会达到治疗目的。

  四、喜多用药

  许多病友久治不愈,错误的认为多吃药会对病的康复有好处,故一次服药多达十几种,这是很有害的。目前治疗肝炎药物五花八门,均不是特效药,如果许多药物同时进食,可引起药物性胃炎。吸收进入肝脏,则会增加肝脏负担,对疾病恢复不利。故用药要根据病情具体分析,适当选择1-2种已足够有余。

  五、追求贵药

  不少病友误认为价格贵的药物就是好药,看病时许多病友自己乱点药,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药品也是商品的一种,在我们国家药品定价不是以疗效而论,而是与药材来源、制造工艺流程有关。如过去治疗肝昏迷有时用安宫牛黄丸,疗效很差,但药价很贵;近年来改用廉价的六合氨基酸却收到很好作用。

  六、长期服药

  肝炎病友出院后绝不应长期服多种药物。对急性肝炎恢复期,适当服一些维生素类,一般经过2-3个月就可以康复。对慢性肝炎要根据病情及肝功能状况,适当调整药物。如服联苯双酯使转氨酶正常,千万不能骤停,要逐渐减量,维持肝功能正常半年后停药,否则转氨酶会再度升高。慢性肝炎一般服1-2种药为宜,切忌长期服药,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物之禁忌
性保健中药药方
消炎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避孕药品的第一选择:英国妻
常用的降压药物种类
6种常见乙肝错误用药心理
保健品降胆固醇作用仍不明确
服用镇静安眠药物易导致阳痿
冬季心血管病发作切勿站立服
西洋参的用法用量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教你十招分辨好中医!
·滥用抗生素 小心普通炎症成致命
·豆浆和抗生素同服有不良反应 需
·煎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何时应紧急就医
·2~12岁儿童期用药注意事项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冬虫夏草不是万能补品 只能作为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降压药也会有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复杂多变
·金银花的功效和作用
 
点击排行  
·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物之禁忌症
·性保健中药药方
·消炎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避孕药品的第一选择:英国妻之友
·常用的降压药物种类
·6种常见乙肝错误用药心理
·保健品降胆固醇作用仍不明确
·服用镇静安眠药物易导致阳痿降低
·冬季心血管病发作切勿站立服药
·西洋参的用法用量
·西洋参的功效作用和适宜人群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因素分析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