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胃病科 >> 胃病新闻 >> 正文
慢性胃炎者入秋生活常识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紧张的工作、不规律的饮食,让很多上班族深受胃病困扰。秋季气候干燥,胃病患者可要注意保养。 燥是秋天的天气,在炎热的夏天过去之后,随着夏秋之交的空气中水湿逐渐消失,自然界开始呈现一片干燥现象。慢性胃炎患者在此季节中会出现特有的症状和病理现象,
 紧张的工作、不规律的饮食,让很多上班族深受胃病困扰。秋季气候干燥,胃病患者可要注意保养。  

    燥是秋天的天气,在炎热的夏天过去之后,随着夏秋之交的空气中水湿逐渐消失,自然界开始呈现一片干燥现象。慢性胃炎患者在此季节中会出现特有的症状和病理现象,如胃胱部隐痛、口鼻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反应。再加上金秋之际瓜果丰盛,慢性胃炎患者也可能因多吃水果而产生问题。
 
  秋燥要区分湿燥和凉燥

  在中医理论里,秋燥有两种,一为湿燥,一般在中秋前为多,出现的症状以阴虚内热为多,如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大便难而数日一行。另一种是凉燥,往往出现在中秋以后,深秋渐至,气候渐凉,常为秋凉外来,表现为胃胱部隐痛、泛酸水、大便溏薄、胱部寒、四肢不湿。

  ■湿燥推荐方:对于湿燥之慢性胃炎患者,在这一时期可以多吃一些生梨,一旦出现咽干鼻燥等症状,可以用这样几味药来治疗:肥玉竹9克,北沙参12克,玄参12克,生梨皮30克,生扁豆12克,茯苓12克,用水煎服。

  ■凉燥推荐方:对于凉燥导致脾胃虚寒的慢性胃炎患者,可以用这样几味药:苏叶6克,小茴香12克,淮山药12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2克,熟地12克,用水煎服。

  消耗过大消化功能会减退

  上海的初秋往往会出现滞延不去的“秋老虎”,气候依然十分炎热炙人,慢性胃炎患者应特别注意休息和对体液、电解质的补充。同时饮食也应清淡,少油腻。如果汗出过多消耗过大会感到疲劳,抵抗力下降,同时也容易造成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减退,常可出现胃纳欠佳、大便稀薄、消瘦、胸闷等现象。

  ■化湿健胃醒脾推荐方:出现以上这类征象,可加服陈皮、山楂等开胃醒脾之药,也可服用一些简单的中药,如藿香9克,佩兰9克,滑石30克,焦大麦30克,生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用。

  1、秋天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能麻痹大意,尽量不吃过夜的未经重新煮透的剩菜剩饭,尤其是放在冰箱里的宿食。

  2、不能过分地厌恶太阳,过于避热趋凉,整天躲在空调房里,或饮冷无度,这些都是对胃肠功能不利的。常可出现胃胱疼痛、嘈杂泛酸、腹泻等症状。

  3、入秋之后,夜间入眠时要注意盖好身子,捂好肚子,以免受凉。

  4、秋天瓜果非常丰富,应当心秋瓜坏肚,因此不可恣食。经过了一个长夏,人体肠胃内虚,胃肠道的抵抗力已经较低了。而此时正是大量瓜果上市的时候,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过度贪食生冷瓜果,以防阻碍脾胃运化。同时要做好瓜果清洗工作,以免毒滞肠胃,酿成急性胃炎和痢疾。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保护胃:莫吃“变态辣”
早期症状不可忽视
“胃疼”都是胃病导致的吗
孪生姐妹:“胃出血”与抗抑
三种胃病 教你怎么吃
这十类职业最易患上胃病
街头纯净水实为酸水 饮用易
哪些吃法有害于胃的健康?
糜烂性胃炎咋治疗?
怎样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胃痛”与“胃癌”的关系
·三种胃病 教你怎么吃
·胃病者宜在饭后服酸性药
·慢性胃炎治疗
·孪生姐妹:“胃出血”与抗抑郁治
·牛奶冲蜂蜜竟治好我的胃溃疡
·慢性胃炎者入秋生活常识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
·洋快餐痛伤我们的胃
·胃大部切除还会生胃癌
·胃下垂的治疗
·泡脚疗法也能治胃炎
 
点击排行  
·保护胃:莫吃“变态辣”
·早期症状不可忽视
·“胃疼”都是胃病导致的吗
·孪生姐妹:“胃出血”与抗抑郁治
·三种胃病 教你怎么吃
·这十类职业最易患上胃病
·街头纯净水实为酸水 饮用易患胃
·哪些吃法有害于胃的健康?
·糜烂性胃炎咋治疗?
·怎样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
·饮食与胃癌有关吗
·胃大部切除还会生胃癌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