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健康体检 >> 体检新闻 >> 正文
注意:骨痛最好查查骨密度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在骨痛病人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原因为: (1)男性痛阈较高,男性所受教育、性格培养使之不愿意表达疼痛,以及对自身关心程度比女性低,导致因疼痛而就诊的比例较低。 (2)男性本身患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女性低。 有位老人腰部骨痛十多年,甚至咳嗽、大便时都疼
   在骨痛病人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原因为:

  (1)男性痛阈较高,男性所受教育、性格培养使之不愿意表达疼痛,以及对自身关心程度比女性低,导致因疼痛而就诊的比例较低。

  (2)男性本身患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女性低。
  
  有位老人腰部骨痛十多年,甚至咳嗽、大便时都疼痛。自行按骨质增生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医生让她拍个片,结果发现是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已经严重变形,状如蛋壳一样薄。骨痛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它的病因复杂,其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是其常见原因。据专家介绍,这类误诊病例在门诊很常见。

  一项研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410例骨痛患者,结果发现超声骨密度检查异常者175例(42.68%),随年龄增大而递增。男性骨密度异常患病率为34.68%,女性为50.69%,男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在40~70岁,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异常患病率及骨痛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异常多出现于绝经后,男性多出现于70岁后,服用激素、患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强直性脊柱炎等)出现异常者高于其它人群。骨密度的测定对骨痛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引起骨痛的原因为;

  (1)在骨转换过程中,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破坏;

  (2)非外力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变形;

  (3)骨质疏松病人活动时,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腰背部肌肉疲劳、痉挛而疼痛。

  在骨痛病人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原因为:

  (1)男性痛阈较高,男性所受教育、性格培养使之不愿意表达疼痛,以及对自身关心程度比女性低,导致因疼痛而就诊的比例较低。

  (2)男性本身患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女性低。

  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是通过声波在骨骼里的传播速度,来反映骨密度信息和骨的强度、弹性和脆性。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无放射性、检查费用低、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是近年来提倡的骨密度检测方法,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对骨痛病人用超声检查骨密度,对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判断非常有帮助,从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需定期检
检验前口服维c会影响化验结
六万职工年人均体检一次多
化验前注意四点 让抽血检查
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体检
怎样能让体检结果正确无误
重点项目 应定期做检查
注意:骨痛最好查查骨密度
自测 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流鼻血 别忘定期检查血压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注意:骨痛最好查查骨密度
·公务员体检严禁弄虚作假
·我国08年医疗费涨幅回升 住院人
·降低“胚胎停育”应孕前检查
·乡村医生可免费接受中医中专学历
·健康体检加速跑:慈铭和爱康国宾
·流鼻血 别忘定期检查血压
·浙医一院首创托管模式东进宁波
·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体检
·广东今起严查日本人违禁在华接受
·湖南省通报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情况
·药费占医疗费用一半政府既办又管
 
点击排行  
·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需定期检查血
·检验前口服维c会影响化验结果
·六万职工年人均体检一次多
·化验前注意四点 让抽血检查更准
·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体检
·怎样能让体检结果正确无误
·重点项目 应定期做检查
·注意:骨痛最好查查骨密度
·自测 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吗?
·流鼻血 别忘定期检查血压
·自测:你身体亚健康了吗?
·自测一下 是否该去检查丙肝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