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肾病科 >> 肾病新闻 >> 正文
别让肾病毁了你一生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肾脏在人体内的作用相当于环卫站,也有人比作污水处理站。(床上变球场:超爽的帽子戏法)人体80%以上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是通过肾脏清理、排除体外的,每天,流经肾脏过滤的血液多达180升。一旦肾脏出现损伤,无法清理垃圾,有毒的代谢物会随着血液浸溢全身,
 

  肾脏在人体内的作用相当于环卫站,也有人比作污水处理站。(床上变球场:超爽的帽子戏法)人体80%以上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是通过肾脏清理、排除体外的,每天,流经肾脏过滤的血液多达180升。一旦肾脏出现损伤,无法清理垃圾,有毒的代谢物会随着血液浸溢全身,就像人被浸泡在了大毒缸里,最终导致全身器官病变。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超过1亿,肾脏病导致的死亡已占慢性病死亡的前五位,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肾病不是单一疾病

  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舒惠荃介绍,肾脏病不是单一性疾病,而是多种因素损伤肾脏,继而又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症候群,其临床症状包括水肿、乏力、高血压、尿少或无尿、多尿、尿频、血尿、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症状。目前,引起肾脏病的原因非常多,从大范围来说,肾脏疾病可以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前者指由肾脏器官直接病变波及肾脏的疾病;后者指由身体其他器官病变导致肾脏受损的疾病。但是不管哪种原因,其共同的途径最终都会出现蛋白尿、肾脏纤维化和尿毒症。

  肾病最新知识推荐:当今肾病治疗的趋势

  舒惠荃强调,临床上对慢性肾病的传统观念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明显肾脏损伤和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然而,这类患者被诊断进入症状期时,肾脏损伤已经十分严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因此,近年来,医学界纷纷呼吁重视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肾脏病高危人群的肾脏损伤专项普查,是防治肾脏病的第一道防线。

  四大高危发病人群

  舒惠荃介绍,目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是肾脏病的四大高危险发病人群。这是因为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疾病谱的改变。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遗传背景均起非常重要作用。据报道,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人数占糖尿病患者的35%—40%。至今,Ⅱ型糖尿病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仍是全球的大问题,估计到2030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将增加1。54—3。6亿人,其中至少40%有肾脏疾病,如果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中10%以上的患者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肥胖患者也可出现蛋白尿,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更是产生尿微量白蛋白的基本因素。

  小编提醒:肾病的治疗误区不得不知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肾结石宝宝两人死亡
新发现:减少肾衰风险的药物
缓肾功能恶化的新研究
延缓肾衰的新路子
净化血液 救活肾衰男孩
抗肾衰其实是抗肾脏纤维化
用药:肾衰竭又遇高血压
EPO与血栓形成无关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新法
终末期肾衰运用CCB可减死亡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用药:肾衰竭又遇高血压
·肾虚的定位
·漫谈女性肾虚
·病情决定肾炎患者是否要卧床
·走出肾炎饮食误区
·新发现:减少肾衰风险的药物
·肾虚 都是“习惯”闯的祸
·盘点“补肾壮阳”食品
·止痛剂与肾脏疾病关联不大
·肾结石“动刀”是下策
·重复震波碎石成功率低
·肾炎就这么悄悄的来
 
点击排行  
·肾结石宝宝两人死亡
·新发现:减少肾衰风险的药物
·缓肾功能恶化的新研究
·延缓肾衰的新路子
·净化血液 救活肾衰男孩
·抗肾衰其实是抗肾脏纤维化
·用药:肾衰竭又遇高血压
·EPO与血栓形成无关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新法
·终末期肾衰运用CCB可减死亡率
·肾炎最新科学快讯
·怎样延缓肾损坏的进程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