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肾病科 >> 肾病新闻 >> 正文
用药:肾衰竭又遇高血压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肾衰竭患者90%以上都有高血压的症状(肾性高血压),肾衰竭高血压如何用药?肾衰竭出现高血压症状如何治疗? 肾衰竭高血压常用降压药物都有哪些? 在临床治疗肾衰竭高血压常用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抑平舒
 

  肾衰竭患者90%以上都有高血压的症状(肾性高血压),肾衰竭高血压如何用药?肾衰竭出现高血压症状如何治疗?

  肾衰竭高血压常用降压药物都有哪些?

  在临床治疗肾衰竭高血压常用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抑平舒等这几种降压药一般来说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其次中长效的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络活喜)、波依定、缓释维拉帕米、拜心同等.也比较好,尤其是这两大类药物联合使用.不但降压疗效增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也加强。但短效的二氢吡啶类降压药,如短效硝苯地平对肾脏保护作用较差。当肾功能轻、中度受损时,可使用ACEI类药物中较少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洛汀新,蒙诺等,但仍需严密监测肾功能。 在肾功能重度受损时,如血肌酐超过265毫摩/升(3毫克/分升)时,ACEI类降压药须慎用或减量,否则药物会在体内蓄积,加重肾脏及全身的不良反应,尤其与利尿剂合用时。在医生指导下,这些患者可选用中、长效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或选用同时对β受体和。受体具有阻滞作用药物。

  肾衰竭高血压如何正确用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服用时间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在治疗肾衰竭高血压时,以上所叙说的各类型降压药物对于稳定血压,缓解病情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降压药物的使用对于治疗肾衰竭只能是治标未能治本,当肾衰竭病情加重,血压则也相应升高,降压药物还需要长时间服用,长时间的高血压也是加重肾脏纤维化的一大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的产生是由于肾衰竭发展,因此彻底消除高血压治疗高血压则要从治疗肾衰竭入手。

  2007年在某肾病医院住院的7200名患者之中,有70%以上的肾衰竭患者,但在经过微化中药系列药物治疗之后,病情在住院期间就能稳定,同时85%以上的病人高血压也能够在短时间得到控制。

  治病要寻根,只有找到症状产生的根本性根源,针对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肾性高血压是长期肾血管收紧状态造成的,因此在治疗肾衰竭所产生的高血压时,则需要扩张血管,而微化中药中紫色有着大量的血管舒张因子,这些血管舒张因子进入肾脏微细血管内与血管紧张因子发挥协同作用,使血管变的张弛有度,故而缓解了血管因舒张不足,紧张过度造成的肾性高血压。

  肾衰竭高血压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慎重,仅仅评借西药降压是无法彻底稳定血压。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肾结石宝宝两人死亡
新发现:减少肾衰风险的药物
缓肾功能恶化的新研究
延缓肾衰的新路子
净化血液 救活肾衰男孩
抗肾衰其实是抗肾脏纤维化
用药:肾衰竭又遇高血压
EPO与血栓形成无关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新法
终末期肾衰运用CCB可减死亡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重复震波碎石成功率低
·盘点“补肾壮阳”食品
·肾虚的定位
·肾炎就这么悄悄的来
·肾虚 都是“习惯”闯的祸
·走出肾炎饮食误区
·漫谈女性肾虚
·病情决定肾炎患者是否要卧床
·止痛剂与肾脏疾病关联不大
·用药:肾衰竭又遇高血压
·肾结石“动刀”是下策
·新发现:减少肾衰风险的药物
 
点击排行  
·肾结石宝宝两人死亡
·新发现:减少肾衰风险的药物
·缓肾功能恶化的新研究
·延缓肾衰的新路子
·净化血液 救活肾衰男孩
·抗肾衰其实是抗肾脏纤维化
·用药:肾衰竭又遇高血压
·EPO与血栓形成无关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新法
·终末期肾衰运用CCB可减死亡率
·肾炎最新科学快讯
·怎样延缓肾损坏的进程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