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查找疾病 >> 内科 >> 肾内科 >> 正文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对侧肾积水是肾结核的晚期并发症 由膀胱结核引起。根据国内资料的统计1959年在1,334例肾结核病例中继发对侧肾积水者占16% 1962年在4,748例肾结核病例中继发对侧肾积水者占13.4%。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输尿管口狭窄:当膀胱结核发
 

             对侧肾积水是肾结核的晚期并发症由膀胱结核引起。根据国内资料的统计1959年在1,334例肾结核病例中继发对侧肾积水者占16%1962年在4,748例肾结核病例中继发对侧肾积水者占13.4%。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输尿管口狭窄:当膀胱结核发展到纤维化时对侧输尿管口可由于疤痕形成而发生狭窄阻碍了对侧肾的尿液引流使对侧肾和输尿管发生积水

  (2)输尿管下段狭窄:对侧输尿管口附近的结核病变可经粘膜表面直接蔓延或粘膜下层的浸润使输尿管口以上的一段输尿管亦因疤痕形成而发生狭窄引起对侧肾和输尿管积水

  (3)输尿管口闭合不全:正常输尿管由于在膀胱壁中的有斜行的壁间段所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在膀胱收缩时可阻止尿液回流至尿管和肾盂输尿管口周围的结核病变可由于纤维化使管僵硬而失去括约肌作用导致输尿管口闭合不全因此膀胱内尿液经常可逆流到对侧尿管和肾盂内引起肾和输尿管积水

  (4)膀胱挛缩:严重的膀胱结核最后必然造成膀胱挛缩膀胱挛缩使膀胱失去在充盈过程中逐渐扩大容量而维持正常膀胱压力的能力造成膀胱内压力很高特别在膀胱有炎症时经常刺激膀胱收缩使压力更高膀胱内的长期高压状态可阻碍肾盂和输尿管的尿液引流或造成膀胱尿逆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引起对侧肾和输尿管积水

  以上四种病变往往是合并存在的肾结核继发对侧肾积水主要是由于输尿管下端的机械性梗阻尿液逆流和膀胱高压三个因素所造成肾积水严重时可导致肾实质萎缩肾功能减退亦较易发生继发感染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凡是临床上表现为晚期肾结核的病例特别是有严重的膀胱结核者均应考虑到对侧肾积水面作进一步检查

  (1)酚红试验

  由于肾积水时排出的酚红在扩大的肾盂中被稀释并停留较长时间因此出现酚红排出量倒置或排出量减少现象即前两次尿标本中酚红含量很低而后两次尿标本中酚红含量反较高肾积水严重时酚红排出总量亦可减少

  (2)延迟排泄性尿路造影

  由于肾机能减退及造影剂为潴留尿稀释故常规尿路造影时多不能显示积水的影象如能根据酚红排出情况延迟X线摄片时间可显示肾积水若有条件进行大剂排泄性尿路造影结果更为满意

  (3)肾穿刺造影术

  由于膀胱病变严重或输尿管口狭窄无法进行逆行肾盂造影;同时又因肾机能减退排泄性尿路造影往往不显影如膀胱又无逆流时肾穿刺造影是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根据抽得尿液的性质作诊断;另一方面可根据造影结果来鉴别是双侧肾结核抑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

  (4)膀胱回流造影

  如有膀胱输尿管逆流时可用膀胱回流造影术显示肾和输尿管的情况检查时最好用稀释一倍的静脉造影剂并加入抗菌素预防上行性感染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弥漫性肾小球旁细胞增生
产褥感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成人多囊肾
等渗性脱水
低钾血症
紫癜性肾炎
中毒性肾病
蹄铁形肾
特异性肾实质疾病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硬化症
·肾盂肾炎
·肾石症
·糖尿病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病
·肾血管性高血压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鱼胆中毒
·肾囊肿
·肾结石
·肾移植
 
点击排行  
·弥漫性肾小球旁细胞增生
·产褥感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成人多囊肾
·等渗性脱水
·低钾血症
·紫癜性肾炎
·中毒性肾病
·蹄铁形肾
·特异性肾实质疾病
·糖尿病肾病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