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健康焦点 >> 健康新闻 >> 正文
白领需警惕过劳死发生前10种提示信号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据网上调查显示,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白骨精”人群竟达百分之八九十,“用命换钱”已经不再是戏说。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赵玉武博士分析,从“白领”阶层、“成功阶层”接受医疗检查的情况来看,各方面指标均正常,就使得问题容易被忽视,而长期下去可能导致机体多系统功能下降,继而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系统性疾病以及脏腑功能失调,也是心脑血管、肾脏、肝脏及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病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统计结果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发病率高,都市人群中发病率超过四分之一;二是发病人群集中,主要集中在IT、科研、金融、新闻媒体、公务员、广告、出租车等行业;三是患病时间长,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其中30%左右的人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

  警惕身体的危险信号

  赵玉武博士指出,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表现出形形色色的症状,包括不良的心理行为、不振的精神面貌、对社会外界的不适应能力,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某种不适等。

  随着人类对于疾病认识的深化,现已把持续和症状突出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疲劳、肌肉疼痛、失眠等)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还不清楚,但国外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代谢、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明显异常。可以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确实是疾病,而不是“亚健康”。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严重者,有可能出现“过劳死”。根据日本的经验,在1987年至1989年,日本报道“过劳死”达1800例,这种现象亟须引起中国成功人士的警惕。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提示的十大危险信号为:

  一是“将军肚”早现;

  二是脱发、斑秃、早秃;

  三是频频去洗手间;

  四是性能力下降;

  五是记忆力减退;

  六是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七是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八是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九是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难解乏;

  十是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具有上述两项者,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担心,但要改变生活习惯。具有上述三至五项者,为“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度疲劳的征兆。六项以上者,为两次“红灯”危险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始干预。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大连金港安迪狂犬疫苗因含非
济南一医院手术失败却说成功
山东红十字会医院检测偷工减
天津产龙凤汤圆部分批次不合
龙凤汤圆部分批次可能导致腹
提醒:吃烫食 胃癌发病率增4
乳腺癌患者大量食用果蔬可将
美国研究称常与宠物相处可降
心理研究表明人类做梦大同小
“卫生科技进社区”将扩大试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女生车祸身亡 500米外卫生院医生
·山西省卫生厅:首例人禽流感病例
·“双黄连”致死事件系医生混乱用
·北京医保医院定点限制年内取消
·牛奶中的苯甲酸是怎么回事——兼
·手术丝留肚 三万做不完检查:黑
·婚检能否再次“强制”
·全民健康档案12月底全部完成建档
·药监局:头孢拉定致血尿 阿昔洛
·山东确诊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孕妇产三胞胎连续死亡续:幸存男
·院士揭丹参滴丸内幕 厂家天士力
 
点击排行  
·大连金港安迪狂犬疫苗因含非法添
·济南一医院手术失败却说成功 还
·山东红十字会医院检测偷工减料
·天津产龙凤汤圆部分批次不合格可
·龙凤汤圆部分批次可能导致腹泻
·提醒:吃烫食 胃癌发病率增4倍
·乳腺癌患者大量食用果蔬可将复发
·美国研究称常与宠物相处可降低血
·心理研究表明人类做梦大同小异
·“卫生科技进社区”将扩大试点范
·国家药监局:糖脂宁胶囊未经检验
·第二批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