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性爱 >> 性生理 >> 正文
精液不液化影响生育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在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精液在刚刚射出体外时属于液化状态,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凝固成胶冻状或凝块状,大约经10--30分钟的时间,精液就液化成水样液体,这个过程就是精液的液化,这种现象属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精液排出体外,超过30分钟仍呈胶冻状,则属于
 在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精液在刚刚射出体外时属于液化状态,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凝固成胶冻状或凝块状,大约经10--30分钟的时间,精液就液化成水样液体,这个过程就是精液的液化,这种现象属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精液排出体外,超过30分钟仍呈胶冻状,则属于病理情况,称为精液不液化。

  这个过程,是非常符合人类生育要求的。精液开始的液化状态,非常有利于射精,接着变为胶冻状是为了让精液能在女性阴道内停留而不轻易流出,以后又液化是为了让精液中的精子充分活动,以便沿女性生殖道向输卵管部位游动,利于精卵结合和受精。如果不是这样的生理过程,说明精液出现了问题。

  之所以精液凝固成胶冻状态,是由于精囊腺分泌的凝固蛋白造成的。而精液中由前列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可以分解这种凝固蛋白,促使精液液化。因此,精液不液化是凝固蛋白增多或蛋白水解酶、纤维蛋白溶酶减少造成的。在进行精液分析时,如精液呈不凝固状态,则可能是由于射精管缺陷或先天性精囊腺缺乏造成的。

  精液不液化,常常影响精子的自由运动。不液化的精液在显微镜下可见精子凝集成团,不能活动或只缓慢蠕动。此种精液中的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的运动明显受到阻碍,精子不可能上行进入宫颈管、子宫腔及输卵管,不能与卵子相遇,使受精发生障碍。

  精液不液化常见的原因。从临床上来看,精液不液化往往是精囊炎和前列腺炎所致前列腺分泌的纤维蛋白溶解酶不足,或者微量元素(镁、锌等)缺乏,也有的是先天性前列腺缺如等。我们知道,前列腺和精囊的分泌物参与了精液的凝固与液化过程,精囊产生的凝固因子引起精液凝固,而前列腺产生的蛋白分解酶、溶纤蛋白酶等精液液化因子使精液液化。一旦精囊或前列腺发生了炎症,可使以上因子的分泌发生障碍,造成凝固因子增多或液化因子减少,形成精液不液化症。所以,在男性出现精液不液化的时候,大夫常常告诉患者检查前列腺等。

  根据精液不液化的病理现象可知,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的关键在于治疗精囊和前列腺疾病。如果有感染,还要检查感染的病原体,比如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等,发现有上述病原体时同时做一个药物敏感试验,就会得到对证治疗。在精液液化正常后,精子的活力常常会恢复正常,但有一部分患者即使液化恢复正常但精子的质量依然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服用促精宝胶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别轻易给自己戴早泄的“帽子
睾丸受到剧烈碰击可致死
多做爱多射精可防摄护腺结石
乳头乳晕颜色能与性经验成正
最不利健康的三种避孕方式
5种坏习惯令你胸部越来越平
绝经女性也会当“欲女”
女性阴道在性反应周期中的变
女性经前性欲最高容易高潮
哪些女性做爱时阴道需增加润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当心!挤乳沟可致乳腺增生
·逆行射精治疗方法有哪些?
·包皮环切除后缘何不射精?
·5种坏习惯令你胸部越来越平
·阴茎疼痛为何不请自来?
·体外射精易引发男性早泄
·男性垂体、性腺轴、下丘脑的功能
·睾丸受到剧烈碰击可致死
·教你纠正发育不良的乳房
·睾丸小会影响你的生育能力吗?
·乳头乳晕颜色能与性经验成正比吗
·男性桑拿每周最多一次
 
点击排行  
·别轻易给自己戴早泄的“帽子”
·睾丸受到剧烈碰击可致死
·多做爱多射精可防摄护腺结石
·乳头乳晕颜色能与性经验成正比吗
·最不利健康的三种避孕方式
·5种坏习惯令你胸部越来越平
·绝经女性也会当“欲女”
·女性阴道在性反应周期中的变化
·女性经前性欲最高容易高潮
·哪些女性做爱时阴道需增加润滑
·性高潮后大哭比微笑更畅快
·新婚夜再次“落红”的疑云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