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健康文摘 >> 正文
四类药遇茶就失效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老潘酷爱饮茶,对茶道也有些研究,朋友常常开玩笑建议他可以出个茶饮料的品牌,就叫潘师傅。最近潘师傅有点拉肚子,医生给他开了一些黄连素,医生一再地嘱咐服药期间要减少饮茶,更不能用茶水服药,茶会使药失效吗?服药期间还能喝茶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
     老潘酷爱饮茶,对茶道也有些研究,朋友常常开玩笑建议他可以出个茶饮料的品牌,就叫“潘师傅”。最近“潘师傅”有点“拉肚子”,医生给他开了一些黄连素,医生一再地嘱咐服药期间要减少饮茶,更不能用茶水服药,茶会使药失效吗?服药期间还能喝茶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翟青玲。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茶叶,茶叶中所含的成分很复杂,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也在15种左右,已被发现被认为与人体有直接关系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生物碱、蛋白质、芳香物质、果胶质、糖类等,是茶叶中可溶物质的主要成分。翟青玲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茶叶的确会令一些药物的作用大打折扣,碰到以下四类药物尤其需要注意:

  1.生物碱类药物:茶叶中的茶多酚约占干重的20%—25%,茶多酚与小檗碱、麻黄碱、莨菪碱等生物碱类药物会反应生成难溶的有机碱沉淀,从而影响这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常见的该类药物有:黄连素、麻黄素、颠茄片等;

  2.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在体内易被分解成鞣酸,鞣酸可与药物中的金属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化合物,如与治疗贫血的铁剂生成鞣酸铁,与治疗溃疡的氢氧化铝生成鞣酸铝;

  3.镇静安神药: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嘌呤碱,其中最多的是咖啡碱,其余的还有可可碱、茶碱等。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降低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作用;

  4.补益类中药:补药中含有的皂甙、生物碱会与茶多酚结合,产生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从而降低补品的补益作用。常用的补品如人参、黄芪、首乌、熟地等,都含有较多的生物碱和其他活性物质,因此,在服用补药时,不宜同时喝茶,更不能以茶代水来送服补剂。

  翟青玲副主任医师介绍说,除了以上几类药物以外还有一些药品遇茶也会减效,比如酶制剂(如多酶片)、双嘧达莫(潘生丁)等等。一般来说,除了一些特殊的药需要如酒等引子服用以外,其他的药最好还是用白开水送服为宜,不建议使用饮料、果汁等服用,尤其不建议以茶服药。另外,在服药前后2—3小时内尽量避免饮茶。▲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缺乏维生素D易导致妇女患肥
两种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
吸烟会加速衰老 让人看上去
武大发现SARS冠状病毒致命点
老年人控制血压可降低老年痴
经常献血者心脏病的病死率低
和家人 朋友“扎堆儿”戒烟
孕妇妊娠期吸入尾气会增加婴
科学家发现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少年吸烟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切勿乱“排毒”排空钱包又伤身
·如何认识和面对癌痛
·美国新法案扩大儿童医保范围 造
·新检测可实时鉴定罹患宫颈癌的高
·六类最佳食物优先吃
·人大代表:遏制药品流通环节加价
·专家评出最差五种减肥方法
·六成人怀疑网恋真实性和可信度
·200根头发能测出亚健康
·糖脂宁致死事件已拘捕4人
·常饮玫瑰花茶有益女性健康
·春天里别让郁闷伤了你的肝
 
点击排行  
·缺乏维生素D易导致妇女患肥胖症
·两种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吸烟会加速衰老 让人看上去老十
·武大发现SARS冠状病毒致命点
·老年人控制血压可降低老年痴呆发
·经常献血者心脏病的病死率低
·和家人 朋友“扎堆儿”戒烟更易
·孕妇妊娠期吸入尾气会增加婴幼儿
·科学家发现与高血压发病有关联的
·少年吸烟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连
·科学家正在培育可产“人奶”的转
·孤独可改变内分泌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