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胃病科 >> 胃部保养 >> 正文
慢性胃炎分类有哪些?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慢性胃炎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胃镜问世以前,由于缺乏完整的病理标本,有效确切的诊断手段以及问题思辨角度的差异,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分类及诊断命名比较混乱。随着胃镜技术的开展和更新,尤其是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应用以来,胃粘膜的直窥和粘膜组织活检相结
 

  慢性胃炎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胃镜问世以前,由于缺乏完整的病理标本,有效确切的诊断手段以及问题思辨角度的差异,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分类及诊断命名比较混乱。随着胃镜技术的开展和更新,尤其是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应用以来,胃粘膜的直窥和粘膜组织活检相结合,为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分类,提供了比较确切的方法。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难以一一介绍,兹简单介绍Schindler、Wood、Whitehead、Bokus、Strickland五种分类方法以及悉尼世界胃肠病学术会议的分类法。

   (1)Schindler分类法(1940年):把慢性胃炎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因不明者属原发性,合并胃溃疡、胃癌及做过胃手术者为继发性。原发性者又分为浅表、萎缩及肥厚三型。关于肥厚性胃炎的问题,多年实践的结果未能用活组织检查证实,故不常用。

   (2)Wood分类法(1949年):利用盲目吸引法取粘膜,将慢性胃炎分为三型:①浅表型;②萎缩型;③胃萎缩。

   (3)Whitehead分类法(1972年):将慢性胃炎按粘膜类型、病变程度、有无化生这三类予以分类。

    (4)Bockus分类法 此法是指在Whitehead分类法的基础上,指出胃炎病变部位,并细分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

    (5)Strickland分类法:这仅是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分类方法。Strickland等主要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与B型两个独立类型。A型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伴发恶性贫血,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B型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不伴发恶性贫血,血清壁细胞抗体多阴性,较易并发胃癌,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6)胃炎新分类——悉尼系统:1990年8月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上,Misiewicz等提出了悉尼系统——一种新的胃炎分类法。此分类法是由组织学和内镜两部分组成。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①急性胃炎;②慢性胃炎;③特殊类型的胃炎。以病因学和相关因素为前缀,组织形态学描述为后缀,并对肠上皮化生、炎症的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及HP感染分别给予程度分级。内镜部分以肉眼所见的描述为主,并区别病变程度,确定7种内镜下胃炎的诊断,即:①红斑渗出性胃炎;②平坦糜烂性胃炎;③隆起糜烂性胃炎;④萎缩性胃炎;⑤出血性胃炎;⑥反流性胃炎;⑦皱襞肥大性胃炎。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养胃汤”
肠胃“闹情绪” 胡萝卜来“
老人胃弱 喝酸奶有讲究
脾胃虚寒莫要吃菠菜
食物相克,两小时内不要同食
不宜吃的食物
饮食注意
胃炎营养配餐表
为了胃 请饭后再服红霉素
家中调养宝贝的胃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如何选用治疗胃痛的非处方中成药
·急性胃炎的饮食治疗
·胃疼是贪凉引起的吗?
·慢性胃窦炎的症状表现
·结束我十年痛苦的胃溃疡治疗方案
·急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常用胃药的正确服用法
·哪些发病因素与慢性胃炎有关?
·不宜吃的食物
·饮食注意
·天凉防胃病 煲汤加陈皮
·急性胃炎的诱因及补液常识
 
点击排行  
·“养胃汤”
·肠胃“闹情绪” 胡萝卜来“安慰
·老人胃弱 喝酸奶有讲究
·脾胃虚寒莫要吃菠菜
·食物相克,两小时内不要同食
·不宜吃的食物
·饮食注意
·胃炎营养配餐表
·为了胃 请饭后再服红霉素
·家中调养宝贝的胃
·天凉防胃病 煲汤加陈皮
·胃溃疡患者如何进行自我保健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