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进行性真菌病
本病仅在中南美洲散在流行 以20~50岁男性常见,尤其多见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及巴西的咖啡工人 尽管副球孢子菌病不是一个很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时也发生于包括艾滋病病人在内的免疫受损患者。
巴西副球孢子菌在自然界的特定场所还不清楚 推测是以真菌形式存在于泥土中,人体通过吸入孢子感染。孢子在肺内37℃时转变成侵袭型酵母菌 可经血流及淋巴向其他部位播散。
副球孢子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副球孢子菌一般存在于酸性土壤内 可能由呼吸道及皮肤破伤处进入人体
副球孢子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由呼吸道及皮肤破伤处进入人体 主要引起肉芽肿性损害 常在口腔黏膜 鼻黏膜 偶或在胃肠道黏膜引起溃疡性肉芽肿损害 常侵犯淋巴结 有的是慢性良性经过 但在许多患者中 病损常播散全身 最后导致死亡 若早期诊断 治疗 预后较好
虽然在标本中发现形成特征性多芽体的大型(常>15μm)酵母菌可提供强有力的拟诊依据 但需经真菌培养才能确诊
|